如果在学校做研究,一般有了科研成果,发表完论文,可能也就结束了。但在深圳不一样,企业博士后的优势就在于,可以将科研成果马上转化为生产力。1987 年 12 月,我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,进入浙江大学成为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第一个博士后。那时候我国高档医疗器械完全依赖进口,价格极昂贵,我博士课题是关于医学彩超的研究,目标是填补我国当时的空白,做出我国自己的彩超。所以博士后期间,我一直在找项目,想进一步深入研究我的博士课题。但当时学校条件有限,我博士后的科研经费只有 2 万元,很难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。当时正好有机会到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安科)调研,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彩超研发。公司当时派人到美国学习了两年,想合作做这个项目,但没有成功。公司领导就问我能不能加入他们的项目,在国内一起来做这个项目。后来我和安科及浙江大学商量,看博士后课题能不能在企业完成。浙大和安科都非常支持这个想法,这应该也是我们国家比较早的关于企业博士后的雏形。我进入安科,担任了彩超开发课题组的组长。
1989 年,陈思平(右)与由他主持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彩超。研发的过程很艰辛,那时候我们全部研发人员都是加班加点,周末也几乎不休息。当第一幅彩超图像出来后,大家都很兴奋,我们国家自己的彩超终于要在我们手里创造出来了!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有很高的门槛,彩超研发出来后,需要做临床实验进行验证。按照规定,彩超需要在 3 家三甲医院进行 100 例临床实验,才能投入生产。我们当时想在广州找一台进口彩超做对比实验,令人惊异的是,整个广州市竟没有一台彩超。后来好不容易在一家医院,找到港商送的一台彩超,我们就用它来进行对照实验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在全国知名的心血管医院北京阜外医院进行临床实验。记得一位超声医生说,有了自己的彩超,我们等于多了一双眼睛,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东西。同时我们超声医生的地位也提高了,因为心脏手术是否成功,要靠我们彩超检查说了算。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其他电子仪器不同,要求很严格。除了 100 例临床实验之外,还要做很多专业测试。经过重重检验之后,才能获发许可证和注册证。因此,到了 1990 年,我国才正式宣布第一台彩超研发成功。
1990年2月12日,武汉市医疗器械研究所出具检验报告。1990年12月26日,《ASU-01C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》产品标准被评为深圳市优秀企业产品标准。
1991年4月,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检验报告。
1991年5月30日,安科公司提交医疗器械在产产品鉴定情况登记表,7月29日,国家医药管理局准予认可。
1991年11月18日,《ASU-01C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》荣获深圳优质产品称号。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彩超后,国家就将一些 " 九五 "" 十五 " 攻关项目交给我们来做。我们又继续做了彩超第二代、第三代等提升工程。1992 年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1992年11月,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